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漫畫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漫畫. Show all posts

Saturday, June 16, 2012

[話] 伊藤潤二《魚》_有雷

警告:(最近好多警告)這篇講的是伊藤潤二的漫畫,不喜歡看到恐怖或噁心鏡頭的,請上網搜尋「一層潤餅」關閉此分頁或參觀其他文章。

伊藤潤二(いとうじゅんじ)的恐怖漫畫,對我來說一直都不算「恐怖」。並不是說我膽子特別大(或許吧?不知道),而是對我而言,所謂的恐怖,是要打從心底發毛,例如常見的一些日本鬼片一樣。至於伊藤潤二的作品,在我看來比較偏向噁心。說到「恐怖 vs. 噁心」,就想到過去西洋的恐怖片,其實多半都是噁心居多,一堆噴血斷頭爆漿的鏡頭;至於東方的恐怖片,就真的會讓人從肛門毛到腦門。

回到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,雖然個人認為比較偏向噁心,但那種噁心又不完全是噴血斷頭那種「外放式」的,而是一種比較「內斂(?)」的噁心。

講了這些,好像都在批評伊藤潤二的漫畫... 不是阿~我只是先說說他的漫畫給我的感覺其實不那麼恐怖,噁心可能有那麼一點點。但我還是很喜歡看他的漫畫,因為...

我覺得伊藤潤二的漫畫好有創意阿~~ <3


Saturday, April 28, 2012

[話] 漫畫家技巧觀摩:森薰_2

話說上次聊到一半的漫畫技巧觀摩,裡頭可以看到不少有用的東西。今天繼續把剩下的影片分享完。

重看了第三跟第四段影片,才發現內容並沒有按照順序。第三段影片的後半,馬匹的頭部已經完成大半。第四段影片的開始,才是繪製馬匹頭部的過程。

影片一開始,就可以看到自來水筆繪製陰影的技巧。

Sunday, July 31, 2011

[話] 從可愛baby到妖艷人妻 -- 富澤千夏


是的,這篇講的是 18 限定的漫畫,雖然沒有 18 限定的圖片,不過還是麻煩夠老的再點進來看吧。(沒什麼太精彩的,想看精彩的人會失望的... :-p)

Thursday, February 18, 2010

[話] イキガミ--死亡預告

如果沒空,又想找值得一看漫畫,我會推薦妳/你間瀬元朗的「死亡預告」。

這套漫畫目前應該是進行式,網路上可以找到不少資訊,也已經拍成了電影。網路上的中文評論或介紹,多半集中在這套漫畫給人的「生命省思」,但少有提及另一個我認為也是重點的問題:國家暴力。

其實我有想過,是不是自己太敏感,老把事情往複雜的那一面想,難道作者不是單純想要給大家一個機會,來回頭檢視自己的生命價值跟意義嗎?有必要扯到什麼國家暴力的東西嗎?但仔細看一下 Wikipedia 裡頭,有關這部漫畫,分類之一是屬於「反烏托邦」,顯然這部漫畫有其生命意義以外的另一面。相關的文學或漫畫作品還有很多,例如很有名(可是我一直沒看完)的「一九八四」(Nineteen Eighty-Four),以及很多人看過的電影「駭客任務」。

讓國家來告訴你生命的價值

死亡預告的設定,是國家為了讓民眾體會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,而訂定了所謂的「國家繁榮法」,簡稱「國繁」。該法律讓小學生入學時接種疫苗,當中有1/1000的針劑混入奈米膠囊,會於接種者18-24歲時,於設定的時間內破裂,使接種者死亡。接種者會在死亡前24小時,由專員交付「逝紙」,接到逝紙的人,在24小時內可以用逝紙去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,等於是擁有短暫的特權。

漫畫的男主角,藤本賢吾,就是配送逝紙的專員。說是男主角,但藤本事實上可以算是個串線的人物,也就是以藤本的逝紙配送為軸線,串起一個又一個、不同角色收到逝紙之後的故事。多數的故事都有其戲劇張力,多半也相當感人,無怪乎網路上的評論,多半都圍繞在比較感性的、如何認識生命價值的部份。

但是,如果因為這樣而只有看到感人的、重新認識生命價值的部份,似乎就陷入了這部漫畫要表達的一個弔詭之處:為什麼這樣一個荒唐的法律,大多數的人都不敢反對、表達憤怒?甚至連現實生活中的讀者們,也多半都被「感動」而間接「鼓勵」了這樣的一個號稱可以讓大家重新認識生命的國繁法?

感動的另一面

最早先租了1-5集回來看,前陣子租書店又進了第6集,一樣很精彩,而且已經正式碰觸到這部漫畫的主軸之一,亦即在這樣一個以「為了大家好」而成為警察國家的社會下,人們為了自身安全是否敢發聲反對國家的「好意」?如何知道身邊的人是真的對你敞開心胸,或僅僅是為了套你的話以便向當局舉發?在舉發了「叛徒」之後,你是感到輕鬆愉快?還是光榮無比?或是內疚自責?...

男主角藤本因為配送逝紙之後,常會感到迷惑、沮喪,導致女友受不了而分手。之後他也不斷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懷疑,偶爾透露出「不當」的語句,好心的課長便會嚴肅的加以「提醒」。
之後,藤本認識了臨床心理醫師久保小姐,卻讓他陷入更大的困惑,也讓他更不知道該相信誰。這段故事到了第5與第6集有明確的發展,在這裡就不亂放地雷了。

Fuck Kokuhan(去死吧,國繁)

目前的6集「死亡預告」當中,讓我印象最深刻、也最震撼的,是第9話「被抹殺的靈魂」。

第9話的主角幸正,以 F.K. 為「筆名」,在各處留下一幅又一幅的塗鴉,成為當地塗鴉者心目中的「標竿」。本篇故事的配角之一,是個筆名為 RIDE 的年輕人,他就是以 F.K. 為自己的偶像,也在故事當中扮演了一個襯托故事主軸的角色。(底下的圖是漫畫當中,F.K. 的塗鴉之一。塗鴉內容是隻一切向錢看的巨龍?嗯,又讓我聯想到其他地方去了... :-p)

幸正家裏是做油漆相關的「祖傳」事業,雖然從小就喜歡畫畫、渴望當插畫家,卻被祖父跟父親無情地直接駁斥、否定,只好把這樣的一個想法藏在心裡不再提起。

諷刺的是,當幸正長大後,家裏油漆行的事業一直走下坡,祖父跟父親卻在這時回過頭來,要幸正用自己的天份到處去塗鴉,這樣他們就能夠接到人家需要重新粉刷牆壁的生意。幸正對這樣的行為想必是打從心底不能認同的,也因此以他祖父與父親的名字作為縮寫(Fujio = 不二夫;Keiichi = 圭一),而有了 F.K. 這個筆名。

塗鴉是具有反抗精神的,骨子裡就是挑戰權威。作者的這篇故事以塗鴉為題材,透過 F.K. 這個角色,對國繁法進行了一次深沈的無聲抗議。而在故事結束前,RIDE 跟 F.K. 之間的那段對話也很精彩,用一種正反辯論的方式,讓作者把更多的想法表達出來。

這則故事透過有如地下反抗軍的塗鴉,透過主角幸正因為不滿祖、父輩對自己的「強迫」而產生的 F.K. 筆名,再以 F.K. 發出 Fuck Kokuhan 的抗議怒吼,整個故事的鋪陳跟細節之間的環環相扣,都在最後的塗鴉畫面爆發出來,讓我震撼之餘不由得再三讚嘆:間瀬元朗的鋪陳功力真不是蓋的。

至於那個讓我覺得震撼不已的塗鴉,就請有緣人自己去找漫畫來看吧,在這裡把那個畫面貼出來,就沒有意思了~

後記

死亡預告的漫畫原名是「イキガミ」,也就是「逝き紙」,有趣的是,當我用輸入法鍵入假名時,卻出現「生神」(或『生き神』)的漢字。我的日文不夠好,不確定這個「生き神」是否就是字面上漢字的中文意思,也不知道作者在幫他的這部漫畫取名時,是否有這一層雙重的含意在內。

此外,在觀看這部漫畫時,心裡不斷想著這樣的一部漫畫,是否該撇開什麼反烏托邦之類的複雜角度,單純用對生命的感動去理解它?這裡節錄一段幸正在進行遺作之前,自己心裡面的一段話,當作本篇介紹文的結束:

讓看到這幅畫的人,都打從心底感覺到自己身為殺人國家的國民,是多麼丟臉!
讓那些看著別人死去而感動的人,知道那是多麼低劣的事!

Monday, September 21, 2009

[話] さよなら、臼井義人さん

先前 Michael Jackson 猝逝,然後酒井法子吸毒(這個震撼對我來說比較沒那麼大,如果是吸毒掛點,那就真的很shock了),這兩天又是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(蠟筆小新)作者臼井儀人(本名:臼井義人)意外過逝… 真的是讓我有一種不禁要感嘆,但又不知道要感嘆什麼的感覺。

大學的時代,室友之一很喜歡看蠟筆小新,還會去買新的單行本回來看。當時我一點也不覺得這套漫畫有趣,甚至覺得有夠無聊,畫風也不合我當時的胃口。

幾年之後(對,就是年紀大一點之後),忘記什麼情況下又看到蠟筆小新,突然發現這套漫畫真是深得我心。就跟ちびまる子ちゃん(櫻桃小丸子)一樣,我發現裡面吸引人的,是小孩子的天真(有時候是無厘頭),還有那種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。

雖然蠟筆小新給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低級或惡搞,也很多家長禁止小朋友看這套漫畫,但我覺得蠟筆小新漫畫傳達給讀者的,除了表面的笑鬧之外,有更深一層的情感。我對蠟筆小新(還有櫻桃小丸子)的結論一直都是:這是給大人看的漫畫,不是給小朋友看的。

聽說臼井儀人很低調,所以多數人都不知道他的樣子。去 google 一下,確實他的照片好像都是同樣那一兩張。

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報導是這一則:
尋獲疑似臼井遺體 小新恐成絕響

裡頭寫道:
臼井一向認為漫畫家是一個「販賣夢想」的職業,堅持不在媒體曝光,很少人看過他的真面目。東立出版社編輯長陳清淵說,臼井儀人一九九五年左右曾應邀來台參加漫畫展,他婉拒參觀知名景點,反要求參觀台灣一般家庭,陳清淵說,臼井儀人很用心觀察一般老百姓的生活,這些都成為靈感,呈現在漫畫當中
如果這個消息無誤,那麼我實在很欣賞這樣的漫畫作家,也難怪他的蠟筆小新一直有著一種「微不足道」卻又讓人莞爾、甚至感動的元素。

逛了三個wiki的連結,發現有關臼井儀人的條目內容實在很不豐富,光是近日內他的過世消息就佔了大部分...

別了,臼井老師。

Monday, May 4, 2009

[話] 異形人鬼若丸(異形人おに若丸)

翻開第一集的時候,印象就是「畫面相當噁心」。當然,我對於肢體四處散落的畫面並不會感到噁心,但如果妳/你不喜歡那種畫面,則這個故事的開頭(空難場景)可能會讓妳/你退避三舍。

會讓我繼續往下看,原因之一是空難現場有個救難人員糾正另一位(大概是菜鳥)的人員,意思是或許這些屍塊很恐怖、噁心,但這些都是某些人的親人、朋友,要予以尊重。對於這種敬業到不行的情節,我個人很沒有抵抗力,所以就繼續往下看。當然,很快就發現,這不是救難類型(例如:航空救難隊)的漫畫...

異形人鬼若丸,不是需要花腦筋的漫畫,娛樂性質較明顯。當然,其中還是有強調人性善惡之類的內容;換句話說,這不是一部只有妖怪打打殺殺的漫畫,作者猿渡哲也還表達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在故事當中。

由於對日本的一些歷史、傳說、傳統故事的不了解,所以這個故事裡面的一堆角色名字,好像都在其他地方見過,但都不知道到底誰是誰,所以要是作者亂湊,我也不曉得... =__="

在一整套4集的過程中,個人覺得作者畫風有進步(上網查詢的過程,看到作者更近期的幾套漫畫封面,似乎真的進步很多)。故事當中穿插的一些小小幽默也很有趣,例如飯店裡的幽靈一家人的幾個橋段。

以娛樂漫畫來說,這一套算是及格的,視覺上的感受也不差。

[話] 慈悲殺手(愛の殺人者 渇きのセイ)

在上次受到 J BOY 的「打擊」之後,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繼續把能條純一的漫畫租回來看。想了一想,秉持著「實驗要多做幾次」的觀念,還是決定把只有短短兩集的慈悲殺手帶回家翻一翻。

還是老話一句,翻譯的名稱還是有點「走鐘」,抓不到漫畫原有的味道。不過你要是問我該翻譯成什麼名字,說實話我也不曉得... 看日文原名,算是書名就點出重點,看過這個故事的朋友應該都會同意。

主角阿生(應該就是書名的那個『セイ』),是個殺手,接受想死、需要有人「幫忙」者的委託;就是如果不想活了,可以請他「到府服務」。但是,委託者得講出可以讓阿生感動,以致於流淚的故事,那麼,阿生才會接受委託(並執行任務)。

阿生這個奇怪的「癖好」,一開始會讓讀者覺得納悶,但只要看到後面,就能瞭解他為何會成為這樣一個奇怪的「殺手」。此外,也才能瞭解,為什麼委託人當中的一位,在說出「以這種心情活了七年」之後,阿生就哭了。因為,阿生也背負著某一種「心情」而「活著」。

故事的架構比起 J BOY 好得多,但是仍然跟樂壇爭霸沒得比。稍微看了一下,目前看過的三套能條純一的單行本漫畫,出版日期分別由最早到最末分別是:
  • 撞球男孩(2002)
  • 慈悲殺手(2005)
  • 樂壇爭霸(2008)
看起來,越後面出版的,故事越有可看性;或者可以推測,作者的(故事鋪陳)功力愈來愈好。

說到故事鋪陳的功力,能條純一這幾部漫畫都只有掛他一個人的名字,應該就是連故事的部份都自己包辦,這一點我很佩服,因為畫漫畫最難的其實不是畫圖技巧,而是故事的鋪陳。徒有漂亮畫風卻沒有吸引讀者的內容的漫畫,就像是沒有靈魂、外表美美的模特兒,「好看」是沒錯,但就是不吸引人。

最後,故事的收尾有點弱(就跟這篇心得一樣... :-p),個人認為比不上女主角父親透露往事的那一段,那一段是我覺得比較有張力的部份。

Monday, April 20, 2009

[話] 撞球男孩(J BOY)

嗯... 如果不是閒到發慌,那就不要浪費時間看這套漫畫了...

這是能條純一另一部漫畫,只有3集,一下子就看完了,因為... 實在沒什麼內容... Orz

故事的背景是個不知道自己是誰的年輕人,初始場景設定是在台灣綠島(火燒島)的監獄,角色的演出也相當引人入勝,期待著接下來的故事發展。

但是,好緊不長... 對不起,好景不常,故事的設定雖然很有意思,但是過程中太多地方交待得不清不楚,劇情跳得很快,有點像是在觀看被新聞局剪過n刀的電影,整個故事看起來就是不流暢、牽強,簡單一句話就是想唬爛又不用心。

既然不是什麼值得一看的漫畫,那就不浪費篇幅了。要是你/妳跟我一樣鐵齒,凡事眼見為憑,那就等很閒的時候再去「見證」吧。

Sunday, April 19, 2009

[話] 樂壇爭霸 (Hallelujah-アレルヤ)

簡介

這是一套關於小提琴家的日本漫畫,作者能條純一,台灣中文版由日本小學館授權,東立出版,共5集,為東立的青年漫畫系列。

漫畫原名為Hallelujah-アレルヤ,也就是大家熟悉的「哈利路亞」,有「讚美主」的意思。至於一個有關小提琴家的音樂漫畫,跟讚美主有何關聯?看完這部漫畫之後,就會有相當的體會。(這部份之後再談)

「樂壇爭霸」這個翻譯書名,個人認為不是很貼切,對照漫畫原名稱以及整個漫畫的故事內容,我得不客氣的說,這個翻譯名字大大降低了這套漫畫的格調。當然,翻譯書名的決定,應當跟出版社的市場策略有關,這種把形而上的感受轉變成俗氣譯名的情況,到底是讀者造成的問題,還是出版社的問題?(就跟一些電影片名的翻譯一樣,但扯下去就很遠了...)

整個故事當中,並沒有真正的「爭霸」,男主角道音響是個沒有心機的青年,而是另一位主角有馬公平,從一開始就不斷地想要「鬥倒」道音響,然而道音響卻完全沒有與之爭鬥;換句話說,硬要講的話,是有馬公平自己在跟自己的心魔爭霸,而非跟道音響爭霸。

還好,作者能條純一的畫風寫實又簡潔,很符合我的胃口。當我在租書店書架上抽出第一集翻了幾頁,就被作者的畫風所吸引,也因此讓我有那個動機多翻幾頁,稍微評估一下這套漫畫是否值得一看。要不然,看到「爭霸」這樣的書名,還以為是那種沒有深度的普通漫畫。

畫風吸引我,故事內容似乎也不差,而且,總共只有五集,不會有那種看到一半正在興頭上,結果還不知道後面的集數甚麼時候才能看到。就這樣,「樂壇爭霸」被我租了回來。

看的過程,我不只一次懷疑作者先把人物的分鏡都先找人擺pose,然後拍照之後再當做作畫的參考,因為他所呈現的肢體動作太寫實了,有一種很真的感覺。當然,可能是我這小喀不懂專業漫畫家的功力,人家搞不好有那個人體素描的根基,就是能夠憑空畫出那樣真實的pose。

有馬公平

主角之一的有馬公平,靠著不斷努力而成為知名的小提琴家,交往的對象則是有著名指揮家父親的女明星。一切都很完美,但故事當中安排了兩層不完美,讓有馬公平不斷落入自己架設的地獄當中。

第一層的不完美,在於有馬公平的出身。雖然出名之後的他看似高尚完美、眾人羨慕,但他有著不欲人知的成長背景,更有個見不得光的母親(幸運的是,他的母親很愛他,而不是那種自己亂搞,又苦毒親生兒子的那一種)。

第二層的不完美,真正影響有馬公平的命運。所謂性格即命運,有馬公平性格上的不完美,讓他努力贏來的完美人生,有如水壩結構內的一個小裂縫,裝了自己承受不了的巨大水量,最後導致全面的潰堤。

褻瀆神
讓讀者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,應該是有馬公平經常會在心裡跟神對話。事實上,個人認為他所對話的,是魔鬼,自己心裡的那個魔鬼。這個魔鬼是嫉妒、是怨恨、是算計、是為了成功不計代價。

對於音樂,有馬公平無法像道音響那樣,用純淨的心靈去體會、去感受,反倒是把音樂當作一個讓自己功成名就的工具。

充滿算計跟怨妒的有馬公平,每每與神對話之時,總是讓自身的慾念、惡意,凌駕於神的絕對之上。這是一種對神的褻瀆,或者,也是對音樂的褻瀆。至少,是對他自己身為一個小提琴家的褻瀆。

單純的力量

故事主角道音響,則是另一個類型:單純、沒有心機,有天賦但缺乏雕琢。

對道音響來說,小提琴不是拿來出名的工具,因此也沒有甚麼要贏過誰、打敗誰的困擾。保持純淨的心,才能觸碰到音樂的靈魂,或者,才能讓音樂碰觸到人的靈魂。

單純、感動,是道音響的小提琴能夠抓住聽眾的主因。對比於有馬公平的千算萬計,道音響的單純,更顯出當中蘊含的力量。

「But Jesus said, Let the little ones come to me, and do not keep them away: for of such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. (Matthew 19:14)」

唯有單純,才能回歸事物的本質。道音響的單純,一開始就碰觸了最核心的問題,亦即音樂的本質;這個問題,有馬公平則在崩潰之後,才想通這樣的一個問題。

小結

這不是一套好人變有錢,壞人死光光的線性漫畫,當然其中不免有些老梗,但我一直認為有的老梗之所以存在,正是因為人性跳脫不開這些「必然」。

故事的結尾收得很漂亮(當然,我不會在這邊敘述,不然會對不起還沒看過漫畫的人),沒有甚麼大爆炸,而是很內斂、很平靜,更重要的是,不會讓讀者有放不下的感覺。


參考連結:博客來網路書店